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双高”计划绩效年度自评报告

作者: 时间:2023-03-01 点击数:

ULANQAB VOCATIONAL COLLEGE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双高”计划绩效

年度自评报告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双高”计划绩效

年度自评报告

一、总体实现程度概述

2021年,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入选了自治区“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两年来,学校在自治区教育工委和自治区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企业的鼎力帮助下,按照“立德树人,双高强基,产教融合,强化特色”的总体思路,聚焦区域经济产业链,扎实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基本完成了中期建设任务,学校综合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已初步建成能够引领区域和行业职业教育改革,支撑乌兰察布市产业发展,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育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产出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概述

学院2021-2023年“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包括十一大建设任务(含畜牧兽医和信息技术专业群)、227个绩效指标,2021-2022年通过理念指引、整体设计、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截至 2022 年底,完成绩效指标 175 个,总体任务完成率 77%,其中数量指标 159 个,完成 121 个,总体任务完成率76%,;质量指标 68个,达成53个,达成度 78%

(二)项目经费到位和执行情况概述

2021-2023 年总预算资金 14509 万元,2021-2022年到位资金11330.1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6619.86万元、行业企业支持资金302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690.32万元,截至2022年底“双高”项目支出总计 11105.18万元,收入预算执行率78.5%,支出预算执行率 76.5%

二、学校层面任务及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一)产出情况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构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课程标准,改革教材体系。完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定期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组建了各民族师生参与、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的科研创新团队,设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团队申报院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并立项。组织各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暑期调研、组织各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暑期调研、联动。组建了学院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开展了民族政策宣传月系列活动和诵读学习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活动。《内蒙古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路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两项院级课题立项。获批全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示范种子教师”1人,建成校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基地展厅1个。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项目数量指标9个,完成 7个,完成率76%;质量指标5个,达成度67%

学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中,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建设“三全育人”试点院校为抓手,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积极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通过实施组织力提升计划建设“最强党支部”,举办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线上轮训。2021-2022年通过用好干部挂职、交流任职等方式,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部门、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先后推荐选派9人深入乡村振兴一线锻炼。学院与乌兰察布市红色战役纪念园签订共建协议,共建爱国主义教育思政实践基地,建设并推选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特色德育典型案例1个,“三全育人”试点高校持续申报中。学院荣获自治区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获批自治区红十字示范学校;荣获自治区“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16项获奖;自治区思政类课题项目结题2项;荣获自治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技能大赛三等奖;院级名班主任工作室课题项目立项4项;选树了一批院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善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四级预警机制。

3、加强学校治理能力

项目数量指标3个,完成2个,完成率67%;质量指标3个,达成度62%

学院按照项目建设方案,2021-2022年积极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学院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1完善了章程统领的制度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重新修订了学院章程,对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并汇编成册。

(2)优化了内部治理结构,发挥了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成立了新的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2年内共进行学术交流5次,学术交流指标完成率达83%

3)积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推进了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升了师生参与学院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召开教代会2次,完成率达50%。(2022年教代会因疫情原因,推迟到20233月召开)。

4)健全了权责清晰、更具活力的院系二级管理体系,实行了二级预算管理制度。

5)制定了学院办学质量评价考核办法。

6)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召开了相关的推进会;加强了督导评估工作,重新修订了学院教学督导管理办法,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升级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并启动了学院整改平台,提升了治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7)实行了院系两级质量年报及就业质量年报公开。

4、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平台

项目数量指标12个,完成7个,完成率59%;质量指标5个,达成度74%

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优势产业,有效促进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2021-2022年,先后建成润创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产业集团、神州高铁产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乌兰察布分院和乡村振兴学院,总投入达3060万元;遴选出陈建保技能大师工作室、秦泉CAD/CAM技能大师工作室、畜牧兽医技能大师工作室、信息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北方风电液压电气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202210月,在第一届内蒙古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三个项目分别获中职组铜奖一项,高职组铜奖两项;建成了马铃薯营养诊断与产品质量分析中心;立项了畜牧兽医、新能源、大数据、轨道交通等4个院级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校企联合开发业内认同的课程标准16个;获校企共有知识产权的专利3个;校企联合开展横向课题项目研究5个,课题经费到款225万元;制定了特色产业学院运行管理等系列制度5个。

5、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项目完成率64%

学院印发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方案》《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2022-2025)》,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工作。依据《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专业评估指标(试行)》,对全院高职专业开展专业评估工作,认真分析专业开设情况,建立专业调整台账,调整后2023年拟招生专业33个。学院重点打造的畜牧兽医和信息技术两个专业群获批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B档),立项建设电力、轨道交通、食品和旅游服务4个院级专业群,整合专业群建设资源,实施课程、资源、合作企业共享。构建了结构化的专业群教学团队,立项建设畜牧兽医、信息技术、食品工程、新能源、学前教育、工程造价和旅游服务7个院级创新教师教学团队。校企共建了5个资源共享的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6、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项目数量指标17个,完成11个,完成率65%;质量指标3个,达成度10%

学院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计划,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总量发展的方针,促进师资资源合理配置和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按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竞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两年内引进博士1名、招录硕士36名;通过国培培训专任教师,已经完成35名教师的培训任务;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分别推荐我院4名教师参加治区组织的就业创业骨教师培训班,7名教师参加SYB师资培训班,1名教师参加络创业师资培训班,进步提升了我院就业创业师资平;重新修订了评审方案,建立“破五唯”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建设了兼职教师教师库,现已聘任校外兼职教师23人; “双师型”专业课专任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49%。;新建了“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9个;举行全院线上“师德师风”培训,共计培训约540人;举行线上“暑期教师培训”约540人;申报自治区级教学名2两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2名;出台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制度。

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数量指标21个,完成15个,完成率70%;质量指标12个,达成度100%

1)实施了思政教育铸魂计划、通识教育培基计划、体美劳修身计划、学生成长引领计划等四项育人计划,协同构建职业素养养成体系。 建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个;获得得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思政专项三等奖1项; 两位老师荣获自治区思政精品示范微课三等奖;孙淑卿名师工作室获批第二批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结题了自治区思政课题2项,结题院级思政课题1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院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验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成校内使用线上课1门;立项学院提质培优建设思政项目3项、学院思政课题3项;制定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2021年组织153名教师参加《全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培训,2022年,组织全院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线上培训;立项建设19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组织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遴选和大赛工作。 2022年,《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学院在线精品课程验收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三门课程立项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团队组织开展了学院汉字听写大赛;学院制定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体育教育实施方案》,成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健美操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2021年院学院篮球队8名学生取得国家二级裁判员证书,20222名学生取得国家E级篮球教练员证书;学院成立了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建成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2022年,学院美育综合评价改革获批自治区深化教育改革试点,将公共艺术课程列为全院公共必修课,学生工作处将美育列为学生综合测评内容;2022年,学院社团开展了各类育人主题系列活动共20余场;2022年,学院成立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4名教师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就业创业骨干教师培训班,7名教师参加SYB师资培训班,1名教师参加网络创业师资培训班;学院申报生涯规划1+X证书试点,考证通过率达到96.67%;学院在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得得市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自治区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院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示范中心;学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区大中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取得三等奖14项;荣获第一届内蒙古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3项;获得2020年内蒙古创新方法大赛大学生TRIZ杯专项赛学生组优胜奖2项;中国银行TRIZ杯第九届中国大学生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推广应用类三等奖。

2)创新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2020-2022年,8个教学单位10个专业试点证书10个,平均通过率超过90%,相关专业49名教师取得试点证书培训师、考评员资格。探索贯通人才培养改革, 2020-2022年期间,与4所中专学校开展3+2五年制中高贯通人才培养,贯通专业达10个。 2020-2022年,学院与5所本科院校合作五年制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开设5个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共贯通培养1030名学生,形成中专高职本科贯通的育人格局。实施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针对不同生源的扩招生,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关键,以教师主导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突破,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确保“教好”“学好”“管好”,实现高质量就业。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冠名产业学院,在订单班、工匠班培养、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技术研发、咨询培训、教师下企业以及校企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荣获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自治区级二等奖。

3)持续推进三教改革。推进了校企合作双元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工作。立项开发了17部校本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推进了德技融合、赛教融合,学院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德育特色案例”“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育案例”为载体,聚力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学院获批思想政治工作“孙淑卿名师工作室”1个、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个、获得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思政系列三等奖1项、2项自治区级思政课题结题 1门思政理论课通过院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验收认定;2022年学院荣获乌兰察布市“文明校园”称号。学院以技能竞赛平台为载体,积极将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化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2020-2022年荣获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6项;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选拔赛银奖1项,荣获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大赛学前教育赛项三等奖3项、智能财税大赛二等奖2项、会计技能三等奖1项、建筑工程识图(团体)赛项三等奖2项、导游服务大赛三等奖1项、英语口语大赛三等奖1项。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三等奖各1项。畜牧兽医系学生2020年第六届和2022年第七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二等奖1项。积极推进教法改革,遴选了8个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获得自治区高等院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4项;自治区思政微课比赛获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技能大赛乌兰察布选拔赛二等奖1项;2020年内蒙古创新方法大赛大学生TRIZ杯专项赛教师组二等奖1项、教师组三等奖1项;2020年张杰老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三等奖;2022年李彬铨老师获“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男子组团体第四名;乌兰察布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

4)建设新技术课程。立项建设5门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其中《管理学原理》列入认定名单;建成20门院级在线精品课程;

建成1+x”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涵盖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虚拟仿真软件。

5)实施实训基地改造升级计划。2020-2022年,新建和升级改造实训基地11个,新建校外实训基地77个。

8、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项目数量指标13个,完成10个,完成率74%;质量指标8个,达成度78%

加大了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平台升级。建设了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智慧书法教室、高铁铁道供电VR仿真实训室和超星、知网数字资源;建设了计算机机房综合监控一体化平台及物联网控制平台、标准化考场监控、1X证书认证软件4个、网络攻防实训室、数据中心实训基地等,更新了原教室多媒体设备。制定了信息化于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实施方案、网络安全运行管理方案和网络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了舆情监控平台、完成了学院门户网站三级等保测评和招生系统、顶岗实习系统、诊改系统二级等保测评;开办网络信息安全应用专业;协办了乌兰察布市首届“云谷杯”网络安全大赛。安装了公寓监控及管理系统;升级了校园网基础网络,万兆到楼体,千兆到桌面;申请了教育网edu域名及教育网IPv6服务;完成了联通移动互联网出口建设;升级了数据中心机房,完善了UPS配电系统、新风系统、消防系统、空调系统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9、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项目数量指标4个,完成3个,完成率79%;质量指标1个,达成度67%

学院深入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创新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党史、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提升了图书馆、艺体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一批教育场馆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水平。坚持规范升国旗、举办道德讲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各系部积极推进“一系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继续打造文化育人品牌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院活动品牌化、系部活动特色化、学生社团专业化”的校园文化格局,继续完善“主题活动月,一月一主题”校园文化育人活动模式,3月开展“雷锋月”主题活动、4月开展“喜迎二十大青春跟党走”主题活动、5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庆祝建团100周年”系列活动、6月开展“毕业季”系列活动、7-8月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9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生入学教育活动、10月、11月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以“三全育人”为主线,主动嵌入、做好设计,充分发挥团日活动、实践教育、文体活动等在铸魂育人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打造文化浸润、活动熏陶的良好育人环境。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系列活动30余场。充分发挥社团的主观能动性,用丰富的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活动共20余场。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院级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课题立项4项。已于2022年荣获乌兰察布市“文明校园”称号,积极申报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文明校园建设积极推进中。

10、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项目数量指标6个,完成2个,完成率25%;质量指标1个,达成度30%

学院注重开拓教师队伍的国际视野,推进师资队伍的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举办了由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理事会举办的《“德国职教4.0”教师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师资研修项目,对我院教师进行线上培训。基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论,邀请中德两国职业教育专家,围绕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气和控制技术、金属加工、职业健康和安全、仓储物流、工商管理、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重点专业领域,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线上研讨等模式开展研修。由于受疫情影响,进行线上学习。由中德两国职业教育专家开发11个专业模块,共计200课时,分约20周完成。其中德国专家授课135课时、中国专家授课65课时。学院共179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其中有131人申领了德国证书。

11、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项目数量指标4个,完成3个,完成率80%;质量指标7个,达成度64%

学院立足乌兰察布,对接地方产业企业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2022年学院经济管理系和四子王旗旅游局合作开展导游员、讲解员培训,培训人数47人。2021年由乌兰察布人社局组织,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与大盛石墨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焊工、电工两个工种共100人的新型学徒制试点培训工作。2022年我院与凯达薯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在申报审批阶段)。近两年,学院为合作企、社会开展“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完成了近3000多人的农业技术培训及技能培训。学院4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全年为乌兰察布市区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深受当地农民的好评,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2年学院协助地方内建立新型合作社8-9家,服务企业振兴乡村。由学院与市政府、达内时代科技集团联合共建乡村振兴学院。畜牧兽医系常年派出技术服务团队下牧场、进农户开展科技助农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2期,肉牛、肉羊养殖技术培训3期,参训人员12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400余份。2022年陈建保农艺大师工作室申报的“内蒙古马铃薯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批准。该项目的批准必将为地方马铃薯专业化技术研发和中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贡献度情况

1、构筑了服务区域产业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

学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构筑服务区域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有效促进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校企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探索校企“合作共生”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2020年以来学院全面推进与当地政府、科研院所、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等全方位战略合作,遴选一批优质企业,逐步形成五大产业学院(润创产业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现代牧业产业学院、神州高铁产业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产业学院),和四大校内社会服务平台(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创业孵化中心,马铃薯营养诊断与产品质量分析中心,宠物医院)。

2、构筑了携手发展共赢的校地合作平台

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崇能重技”的校训,以自治区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目标,主动适应内蒙古及乌兰察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本地,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乌兰察布人才需求为立足点,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2021年以来学院全面推进与当地政府全方位战略合作,先后与察右中旗人民政府、察右前旗人民政府和丰镇市人民政府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3、构筑了服务区域产业先进技术技能的服务高地

学院以乌兰察布市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学校办学优势为依托,按照区域产业链发展需要,重点围绕农业生产、蔬菜生产、马铃薯种植加工、动物养殖、信息技术等领域,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推广实用技术、解决生产关键技术,培训培育技术技能人才。

4、构筑了乌兰察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学院以服务产业链需求为切入点,学院马铃薯研究院坚持为地方产业服务,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2022年成功申报“内蒙古(马铃薯)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和乌兰察布市重点实验室“马铃薯营养诊断与产品质量分析重点实验室”;“马铃薯薯渣资源高值化利用”作为乌兰察布市2021年度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立项,取得科研经费30万元,并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核心论文2篇,该项目获得市级创业创新大赛银奖一次,自治区级创业大赛银奖一次;继续推进内蒙古重大专项内蒙古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子项目马铃薯专用加工品种品质分析与研究,以及乌兰察布地区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长发育营养数据的研究与建模课题的研究,取得科研经费100万元;2022年底成功申报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资金“乌兰察布市创新引导奖励项目”已立项,课题经费125万元;根据乌兰察布马铃薯生产实际提出了马铃薯"一节两控"优质高效马铃薯生产技术措施,在我市滴灌马铃薯和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认可度情况

1、学生家长认可度

通过调查家长对学校及学校各方面的认可度,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知度、品牌效应和境内外影响力认可度为93.28 %。在校生满意度为96.1%,毕业生满意度为95.32%,家长满意度为95.46%

2、行业企业认可度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10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7.51%,认为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研技术支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较高的影响力。

三、专业(群)层面任务及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一)信息技术专业群

1、产出情况

1)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带头人、产业导师、兼职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了专业群各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的修订,精品在线开放课院级3门已结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报送自治区教育厅等待审批,课程思政项目1项院级已结题,课堂革命项目1项在建,1项新报。

2)教材与教法改革方面。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新形活页式教材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在建4本,新申报3本,完成数字化教材1部。

3)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完成院级信息技术大师工作室1个;院级创新型教学团队在建1个;指导学生获取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自治区级获奖三等奖1项;引进企业专业带头人2名;特聘产业导师3名;双师比达80%.

4)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完成了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建设3个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安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并获批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并与安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工匠班改革试点。

5)技术技能平台。三名教师获取华为HCIA认证和华为ICT师资证书,两名教师获取锐捷公司网络设备安装与维护1+X师资证书,六名教师获取Web前端开发1+X师资证书,成立信息技术大师工作室,成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三名学生参加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并获取自治区级三等奖,两名学生考取华为认证:HCIA(数通方向),成立华为ICT产业学院,成立安恒信息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学院,申报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培育试点,申报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申报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6)社会服务。为集宁北站货运站员工培训“铁路物流发展趋势分析”120余人次,为中旗卫健委测试“严重高血压与精神疾病致贫管理平台”,给前旗环保局测试“智慧安环(安全与环保)系统”,给卓资农牧局培训“电子商务”80人次,为乌兰察布市检察系统培训“智慧案管系统”248人次,给乌兰察布高路公司培训“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800余人次,给乌兰察布审计局培训“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600余次。

7)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教师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理事会举办的《“德国职教4.0”教师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师资培训。

8)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从组织、经费等方面完善了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信息技术专业群项目数量指标31个,完成20个,完成率65%;质量指标9个,达成度79%

2、贡献度情况

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对接信息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云平台、网络、计算机应用和安全体系,包括网络、平台与数据、软件、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根据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关于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政策,依托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职教集团,立足当地经济发展,以乌兰察布云谷、硅谷建设为背景,联合乌兰察布市大数据局、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政企校深入产教融合,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创新模块化教学方式,根据就业岗位群组建专业群,把岗位工作任务转换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与将来就业的无缝连接,培养出能满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IT技术人才,服务于乌兰察布数字经济建设和发展。

专业群拥有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等多个专业机房和公共机房;学校与华为云数据中心乌兰察布分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乌兰察布分公司、博岳大数据应用中心、纮华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华天科技昆山公司多年合作,并且在其中一些企业建立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学院大力支持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的申报和建设,20215月经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和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决定,依托学院现有专业,结合安恒的技术优势,准备打造理事会机制下的“安恒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学院”,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同时满足区域行业、产业、企业发展需求,提高校企双方的社会影响力,并于洽谈当天签署了校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预就课程开发、师资培养、企业实习、平台建设(教学竞赛靶场实训平台、信息安全运维靶场实训平台、信息安全蓝队RPG靶场实训平台)、培训基地建设、攻防技能及恒星班培养等内容进行投资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举,依托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的ICT产业学院,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金牌讲师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其行业权威优势,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发展方向。

多渠道培育校内专业带头人,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选拔名具有高级、副高职称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培训与学习、赴企业实践,参加信息行业、产业项目等,更新教育理念,开阔国际视野,提升业务水平。

积极开展专业调研,掌握企事业单位职业岗位用人需求,对接“1+X”证书制度和专业技能鉴定。建设对应信息技术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Web前端开发1+X证书、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1+X证书、网络信息安全员技能鉴定中、高级证书等,为在校学生、企业员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及其他社会学习者提供技术技能提升平台与再就业技能储备。对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针对信息技术,实施产教融合项目,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企业项目,以应用技术研发为导向,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行业企业发展。

(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进展

1、产出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了专业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初步构建“2.0+0.4+0.6”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交了建立“1+X”证书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申请,初步引入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底与现代牧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现代牧业合作2022年开设新型学徒制班1个。

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以“模块化”为原则,初步形成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动物疾病防控、动物检疫检验、动物生产与繁殖、动物疾病诊疗六大模块。正在升级改造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正在建设1门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和2门院级在线精品课程。

3)教材教法改革。立项1个院级教学创新团队、3部活页式教材、教学资源库建设同步进行,2门课堂革命、2门课程思政。

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引进1名博士。1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立项,获得第六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1,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三等奖各1项,加入中国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3名教师参加“1+X”证书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考评员培训,2名教师参加了由企业组织的动物影像学培训,3名教师参加参加全国教改研讨会,2名教师参加全院课程思政大赛,4人参加“全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线上培训。

5)实践教学基地。与内蒙古华宜农林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畜牧兽医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新增2个校外实训基地。

6)技术技能平台。协助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经招生就业处与科技局联系,正在搭建技术技能创新科技服务平台,畜牧兽医产教融合平台也在紧密建设中。

7)社会服务。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升级,以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等需求为目标,兼顾传统工艺传承与技艺创新,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市、区两级科技特派员,联合市、县科技局等搭建区内一流的技术技能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利用12396科技服务平台对养殖户、农牧民进行在线养殖知识科普宣传、专家答疑、专家出诊等技术服务工作,开展了职业培训、技术支持等社会服务1000多人次,联合我院团委组织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

8)国际交流。组织教师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理事会举办的《“德国职教4.0”教师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师资培训。

经学院高教研究所联系中。

(9)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前期制定已完成,目前正在不断完善。

畜牧兽医专业群项目数量指标37个,完成27个,完成率74%;质量指标10个,达成度50%

2、贡献度情况

1)构建了“分层分类建设、共建共享共用”的校内实训室建设范式;探索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路径,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范式及解决方案。

2)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展智力、教育、科技、人才、信息工作项目。依托专业优势,为帮扶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师生开展各类培训1000余人次。

四、实现绩效目标采取的措施

(一)项目推进机制建设与运行情况

1、健全制度。学校出台了“双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任务组负责、专业群实施的协同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双高建设工作例会,专题研讨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双高建设总体有序推进。

2、优化管理。学校设立了“双高建设办公室”,加强任务统筹协调,分解细化建设任务,压实责任、落实到人,按年度编制工作任务,推动双高建设。

3、强化考核与激励。每学期期末、年末,组织开展绩效考核评价,突出高目标、高绩效;同时,建立了重点项目任务督查督办机制,激发了全校的内生动力。

(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

1、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学校出台了双高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制度。同时,建立项目资金管理领导责任制和会计核算制,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

2、规范流程。学院根据双高任务书,结合双高计划分年度任务,建立双高计划项目储备库,合理测算成本、预算资金细分到项目部门,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资金准确到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3、强化监督管理。对专项资金入库项目,实施申报、审核、实时处理,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相结合,严格监管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五、特色经验与做法

1、打造三阶段岗位精神育人模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主题特色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第二课堂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认知-植入-养成”三阶段培养模式,面向专业群全体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引导青年热爱专业,扎根基层,奉献区域产业。

2、以提升治理能力为根基,构建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推进标准化建设,初步探索 “党建+专建”的路子,实现了党建与“双高”建设各项工作的互促共进、良性互动。

3、探索出政校企“合作共赢”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与当地政府、科研院所、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等全方位战略合作,遴选一批优质企业,逐步形成对接区域产业链的产业学院和社会服务平台。

六、问题与改进措施

1、受疫情影响,国际交流、出国访学等项目工作开展受限。2023年我校将积极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模式,采用新路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主动转变合作思路,解决传统国际合作交流问题,保障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线。

2、标志性成果产出少,特别是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标志性成果数量不足,影响了建设的整体成效。下一步,学校要对标建设方案的建设目标、对照任务书的建设规划,提前谋划、扎实推进,倒推时间节点,做到高质高效、有条不紊。对于冲击失败的标志性成果,要全面系统分析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针对性的提出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