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与马铃薯工程系2021年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 时间:2022-03-30 点击数:

农学与马铃薯工程系质量年度报告(2021

农学与马铃薯工程系是我院特色办学的专业系部,是全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单位,2021年招生专业由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食品质量与安全、园林技术、园艺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六个专业。

我系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副教授14人,具备研究生学历教师16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82%,自治区高校教坛新秀2名,自治区高校示范专业1个、品牌专业2个、精品课程6门,其中一门为自治区在线精品课程;校内实训室14个、研发及培训中心1个,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校外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12个。

我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秉承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理念,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与专业特点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先后与百事中国有限公司、内蒙古民丰种业、康家食品商都蓝威斯顿工厂、张家口雪川集团、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北京东方玉衡公司(北大荒食品运营中心)、千喜鹤集团、天津绿茵园林、北京碧水园林、内蒙春之蕾园林、北京味多美、内蒙古伊利、内蒙古蒙牛、集宁雪原乳业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践训练与就业平台,学生就业率97%以上,就业质量高。


一、学生管理工作

(一)招生情况

现有在校生共259人,现有19级扩招生三个专业共计503人,20级扩招生三个专业55人。2021年我系顺利完成了扩招生的招生工作,共招生796人,其中,应用化学技术535人,园艺技术62人,园林技术63人,食品质量与安全101人,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35人。

(二)在校素质教育、文化育人

1、食品文化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训技能,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出来。激励学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学习文化课的基础上,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我系成功组织举办了三届食品文化节系列活动,第四届食品文化节以列入计划。正处于积极筹备阶段。通过食品文化节学生亲手制作各类食品,并进行教学成果展示,得到了院领导和各部门的好评。

2、开展好新生入学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为保证全系迎新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积极带领21级辅导员落实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深入迎新工作现场,认真组织新生入学报到,切实为学生及家长解决了实际问题。21级新生共报到74人,在新生军训期间,指导各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使新生能够快速、正确地认识和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和自立意识。及时向学生发放“学籍登记表”、“学生手册”,做好学生证办理、体检、心理健康测试等工作,从而为今后新生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我系本学年共考察确定积极分子22人,发展对象12人。并积极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紧密跟进,将我系的“创先争优”工作落到实处,并以此为契机,严格考察要求学生、党员。

4、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为增强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创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始终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到第一位。首先,定期要求辅导员在本班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安全教育工作的精神,为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获得一些较为系统的安全知识,系里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影片的观看,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的活动。

1)适时召开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会议,对普遍性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疏导,对个别班级存在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2)建立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3)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水平。

4)组织开展辅导员技能培训班,定期对各辅导员进行技能知识培训,加强辅导员管理水平。

5202112月份系部组织召开辅导员技能大赛,通过各环节比赛,我系推荐辅导员李晓波老师参加学院的比赛,并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一)专业建设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和完善

依照学院专业建设方案要求,各个专业由专业负责人组织本团队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厅人才培养方案标准,结合“悉尼协议”范式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论证和调整,我系四个专业完成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2、专业情况

根据系部发展理念、专业特点并紧跟行业市场需求,对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部分做出局部调整,在食品大类专业中植入马铃薯生产加工相关课程,重点体现系部办学特色,深化系品牌建设。

目前我系招生专业有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食品质量与安全、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六个专业。今年我系新设的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在单独招生时报名人数极少,招生不理想,没能正常开班。当下家长对农业专业发展认识不足,缺乏共识,致使我们首次招生不利。今后需要结合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深入走访调研,与乡村经济实体建立紧密合作,推行单独招生,拓展招生渠道,解决招生困难。

3、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师业务提高方面

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为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提高帮助和支持。2021年我系多名教师在科研课题的申报、论文专著的发表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取的了非常好的成绩。具体如下:

“一种生物学实验室用培养皿转运托盘”实用新型专利(曹桂林);“抑菌剂在马铃薯开放式组培中的应用研究”(康俊)省部级科研项目;“肉制品和乳制品中致病菌检测技术体系建立及李式菌分型鉴定与溯源研究”;中文核心期刊“高职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李晓波);“一种食品检测取样装置”(李晓波);“一种薯条脱水烘干装置”(孟祥平);“一种园林树木稳固支撑装置”(李丹)。

20215月我系侯文慧、高文霞两位老师赴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区高校的农产品检测技能大赛,获得了优秀奖。

4、“提质培优”“双高建设”方面

我系认真落实学院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建设,通过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加快我系的体系建设和内涵建设,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效率。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案例简介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成立于2009年,2010年开始招生,在实践中,依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理念、通过对行业企业走访、学生实习座谈及毕业生信息反馈,逐渐形成课内实践、阶段实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通过第一阶段课内实践,使学生具备专项能力;通过第二阶段在企业阶段实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通过第三阶段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就业顶岗能力。三种能力、三个阶段、三个层次,逐级渐进。

1、具体做法

1)专项能力培养阶段

在一、二、三、四学期进行,主要培养学生专项实践操作能力。此阶段主要通过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量课堂实践、课程技能考核及技能比赛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专项实践操作能力和具备基础的专业素质。下图12分别为学生课程技能考核及系部技能比赛照片。

说明: IMG_20141229_110113

说明: IMG_20141216_091433_1

1   技能考核

2   技能比赛

2)综合能力提升阶段

在第五学期进行,通过一个月企业阶段性实习,将已经形成的专项能力运用初步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综合能力和相应的综合素质。图34分别为指导教师跟岗和实习座谈。

说明: 89eeb4889079921b0c6e438d6439360

说明: a4ff74f0b690f76ebbb8fac2cb4264b

3 顶岗实习双选会

4 顶岗实习安全教育








3)顶岗实习阶段

从第五学期最后一个月进入顶岗实习阶段,采取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方式确定实习单位。在这一阶段学生在阶段实习基础上,形成真正的就业顶岗能力,形成作为职业人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2、预期目标

通过“三位一体”培养,达到如下两方面目标:一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更加清晰;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实际效果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善于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 教育教学改革

1、在线精品课程建设

为了推动我系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系部教学委员会的探究讨论,按照学院安排,我系在19年上半年,组织申报了学院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立项4项,其中一项获批自治区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精神及要求,大力推动我系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引导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工作的能力,特邀请相关专业教师给本系教师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方面的培训,并推荐3名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

(三)深度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实力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案例分析

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学院农产品检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借助校企合作途径,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凝聚学校与企业的力量,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扩大农产品检测专业的知名度,打造特色专业。农产品检测专业于20219月与凯达薯业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该公司是一家集马铃薯科研、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本土综合性大型企业。

经过两年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取得较好人才培养效果。农产品检测专业的学生通过在凯达薯业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真正的实现毕业后“零距离”就业。具体合作办学模式是:

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办学期间根据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及学生实习反馈的信息,学校与企业专家一起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设置工作。师资共享,企业专家及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专业需要来校进行讲座,本专业教师根据需要可去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相互交流合作办学。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课程需要及阶段性实习需要可随时去该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实践性学习期间由我校专业教师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与指导,并由企业指派专家定期进行实践指导与讲座。说明: 73a062365bbf892a39f106cacc9f93d









实习结束后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校企合作评审组由企业主持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结业考核与答辩。顶岗实习结业考核应用了笔试+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双百分考核机制。答辩过程中,根据现场答辩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中,在实习期间对一些思想上、专业技术上表现突出的直接录用到企业成为企业员工。

(四)实践教学

1、 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室共有14个,研发及培训中心1个,智能温室一座,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校内实训条件基本可以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为更好的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学院今年又添加了一部分新仪器设备,更好的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智能温室能够提供马铃薯生产、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耕作技术、种薯繁育、蔬菜栽培、草坪建植、花卉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园林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实习实训,确保学生在校内可以完成相关实践锻炼。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课程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开展各类实训项目,如微生物检测、马铃薯病毒检测、农产品检测、食品分析、食品加工、园林测量、土壤检测及组织培养等,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结合校外阶段性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校外实习实训条件

结合各专业特点,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继续与张家口雪川集团、内蒙古伊利、内蒙古圣牧高科、天津绿茵园林、内蒙古阴山优麦农业有限公司、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保持良好稳定的校企合作共建关系。能满足各专业认知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也为企业培养了一线的技术人员。

我系部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和工作过程一体化的阶段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里工作学习,提高学生技能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最大限度实现专业学习和就业零距离对接。

(五)师资队伍建设

1、理论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对 “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我系“课程思政”课改的顺利开展,我系特邀请李可欣、郝嘉伯老师,为全体教师就“什么是课程思政、教师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培训。 两位老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解,拉近了老师们与“课程思政”的距离,使老师们对“课程思政” 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教授提供了理论引领。

2、教师进修

通过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了解了目前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掌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校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六)教学信息化建设

1、完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我系承担的2015-2018自治区发展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之一。系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向前迈进。今年完成资源库包含12门课程的视频录课、微课录制、以及资料的上传。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全部完成,并撰写总结汇报材料于11月底上报教育厅,完成验收工作。

2、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的出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较的优势,充当着更多的教与学的中介和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信息化技术比赛。帮助我系教师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

 三、服务贡献

(一)召开2021届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双选会

11月底我系邀请张家口雪川集团、内蒙古圣牧高科、集宁雪原乳业、包头味多美、伊利乳业、内蒙古阴山优麦、北大荒产品全国运营中心、康师傅集团公公司、北京秋实肠衣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举办学生顶岗实习双选会,基本解决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并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科技服务

我系市科技局考核认定3名市级科技特派员、5名“三区”科技特派员,经常深入察右中旗、化德县、内蒙古民丰等开展了科技服务工作。解决当地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当地实现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贡献力量。

四、问题与展望

(一)面临挑战

1、个别专业招生出现下降趋势

出现招生下降的原因一是,生源不足;二是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三是,专业课程改革步子缓慢、教材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四是,招生宣传力度不够,这些加剧了学生招不进和流失严重的现象。

扭转招生下降的对策思考。一是主动出击,满足市场需求。 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专业结构和加大加快课程改革力度,使原来单一的农学专业向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经营、市场营销等专业延伸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扩大农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 二是扩大宣传。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社会所具有的各种快速有效的媒体手段,主动走向市场,向社会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提高我系各专业的知名度;三是大力发展校企联合办学,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2、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几年来,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很少,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一是,建立师资专业知识更新机制。在学习内容方面,应针对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新职业,新岗位中新产生的对技术、技能的新要求,选取和补充学习内容;在组织形式方面,可采取短期或长期,脱离或在职相结合的方式,以及物理与虚拟互补的培训手段(如:课堂教学、企业现实、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实施培训。二是,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制度。教师通过顶岗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和操作能力,以丰富、详实的生产实践案例充实课堂,及时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容易地完成从学生到工作的转变。

3、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没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自觉性较差,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弱。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律、处理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喜欢自由,不愿接受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约束。三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具体利益面前,他们往往首先考虑到个人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这些问题,一是,明确“育人教书”为我系教学理念,先育人,先让学生学会做人,再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能力。加强班主任、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言传身教,深入学生的微观心理世界,对学生在个人生活、人际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三是,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载体,为学生展现形像、拓展素质提供舞台。学生社团是在学校指导下由学生按个人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根据高职院校及其社团组织的特点,学生管理部门要注意在社团方面加强重点引导,同时在制度、组织、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宽松的环境,释放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二)发展机遇

1、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抓住职业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抓住职业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按照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统筹做好计划安排、考试组织、招生录取、教育教学、就业服务及政策保障工作,为明年的专业开设做好安排部署。

2、深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育人理念,进一步推动“悉尼协议”范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全力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对接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岗位群需求,重新调整专业结构。推进《悉尼协议》范式试点专业建设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方法,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完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和考核方案。加强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3、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守情怀教育的初心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具有决定性意义。继续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育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等各环节上共同发力、协同育人,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